• 破解壞膽固醇迷思:您需要知道的真相

    17526854798224294200

    壞膽固醇指數

    壞膽固醇的真相:澄清常見的誤解

    許多人一聽到「壞膽固醇」就感到恐慌,認為它是健康的頭號敵人。然而,壞膽固醇(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,LDL-C)並非完全有害,它是身體必需的物質之一,負責運送膽固醇到細胞中供其使用。問題在於當壞膽固醇指數過高時,可能會在血管壁沉積,導致動脈硬化,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 飯後2小時血糖正常值mmol

    常見的誤解之一是「壞膽固醇越高越危險」。事實上,壞膽固醇的危險性因人而異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,約有30%的香港成年人壞膽固醇指數超標,但並非所有人都會發展成心血管疾病。其他因素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吸煙等也會影響風險。

    另一個誤解是「所有膽固醇都對身體有害」。其實膽固醇分為好膽固醇(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,HDL-C)和壞膽固醇(LDL-C)。好膽固醇有助於清除血管中的壞膽固醇,保護心血管健康。因此,膽固醇的平衡才是關鍵。 三酸甘油脂正常值

    還有人認為「只有老年人才需要擔心膽固醇問題」。然而,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越來越多年輕人壞膽固醇指數超標。香港心臟專科學院的調查顯示,20至40歲的年輕人中,約有15%的壞膽固醇指數偏高,這與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密切相關。

    影響壞膽固醇的因素:基因、飲食、生活方式

    壞膽固醇指數受多種因素影響,其中基因遺傳是不可忽視的一環。如果家族中有高膽固醇血症或早發性心血管疾病的病史,那麼個人的壞膽固醇指數可能會偏高。香港大學的研究指出,約有20%的高膽固醇病例與遺傳因素有關。

    飲食習慣對壞膽固醇指數的影響更為直接。高脂肪、高膽固醇的飲食(如油炸食品、動物內臟)會顯著提升壞膽固醇指數。香港營養學會的數據顯示,每日攝入超過300毫克膽固醇的人,壞膽固醇指數平均比攝入量低的人高出15%。

    缺乏運動也是導致壞膽固醇指數上升的重要原因。運動能促進新陳代謝,幫助降低壞膽固醇並提升好膽固醇。香港衛生署建議,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,如快走或游泳,以維持健康的膽固醇水平。

    其他影響因素包括年齡、性別和疾病。例如,女性在更年期後,由於雌激素水平下降,壞膽固醇指數可能會上升。此外,糖尿病和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也會影響膽固醇代謝。

    壞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:風險評估與預防

    壞膽固醇指數過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。當壞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時,會形成斑塊,導致動脈硬化。這些斑塊可能破裂,引發血栓,進而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。

    早期預防策略包括定期檢測壞膽固醇指數。香港心臟基金會建議,20歲以上的成年人應每5年檢測一次膽固醇水平,40歲以上或有風險因素的人則應每年檢測一次。

    風險評估工具可以幫助個人了解自身的心血管風險。例如,香港衛生署提供的「心血管疾病風險計算器」會綜合考慮年齡、性別、血壓、膽固醇水平等因素,評估未來10年內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。

    健康飲食的選擇:哪些食物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?

    調整飲食是降低壞膽固醇指數的有效方法之一。燕麥富含水溶性纖維,能與膽固醇結合並將其排出體外。香港營養學會建議,每日攝入5至10克水溶性纖維,可降低5%至10%的壞膽固醇指數。

    堅果是健康脂肪的來源,尤其是杏仁和核桃。研究表明,每天攝入30克堅果,可降低約7%的壞膽固醇指數。但需注意控制份量,以免攝入過多熱量。

    魚類中的Omega-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並減少炎症。香港衛生署建議每周至少吃兩份富含Omega-3的魚類,如三文魚或鯖魚。

    蔬果中的抗氧化劑能保護血管免受氧化損傷。深色蔬果(如藍莓、菠菜)尤其富含抗氧化劑,建議每日攝入至少5份蔬果。

    壞膽固醇管理:個人化的治療方案

    管理壞膽固醇指數需要個人化的方案。生活方式調整是基礎,包括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。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建議,每日飲食中飽和脂肪的比例應低於總熱量的7%。

    藥物治療適用於壞膽固醇指數過高或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。常見的藥物包括他汀類藥物,能有效降低壞膽固醇指數。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指出,他汀類藥物可降低25%至50%的壞膽固醇指數。

    定期追蹤是確保治療效果的關鍵。醫生會根據壞膽固醇指數的變化調整治療方案,以達到最佳效果。

  • 推薦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