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肝炎是肝臟發炎的統稱,常見的類型包括A型、B型和C型肝炎,每種肝炎的病因、傳播途徑和危害程度各不相同。A型肝炎主要通過受污染的食物或水傳播,通常為急性發作,但不會導致慢性肝炎。B型和C型肝炎則主要通過血液或體液傳播,可能發展為慢性肝炎,長期對肝臟造成損害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,香港約有8%的人口是B型肝炎帶菌者,而C型肝炎的感染率約為0.3%。
肝炎對肝臟的損害不容忽視。急性肝炎可能導致肝功能異常,出現黃疸、疲勞等症狀;慢性肝炎則可能引發肝硬化甚至肝癌。B型和C型肝炎是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。香港的肝癌病例中,約有70%與B型肝炎相關,20%與C型肝炎相關。因此,及早發現和治療肝炎至關重要。
肝炎的傳播途徑多樣,除了血液和體液傳播外,共用針具、不安全的性行為、母嬰垂直傳播等也是常見的傳播方式。了解這些傳播途徑有助於採取預防措施,減少感染風險。
超聲波(肝超聲波)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查方法,廣泛用於監測肝臟的健康狀況。對於肝炎患者來說,超聲波可以直觀地顯示肝臟的結構變化,幫助醫生評估發炎程度。通過超聲波影像,醫生能夠觀察肝臟的大小、形狀以及質地是否異常,從而判斷肝炎的進展情況。
超聲波還能評估肝硬化的風險。肝硬化是慢性肝炎的嚴重併發症,超聲波可以檢測肝臟表面的粗糙程度、肝實質的回聲變化,這些都是肝硬化的早期徵兆。此外,超聲波在早期發現肝癌方面也具有重要價值。肝癌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,但通過照肝超聲波,可以發現肝臟內的微小腫瘤,為早期治療爭取時間。
香港的醫療機構普遍提供肝臟超聲波檢查,肝臟超聲波價錢因醫院和診所而異,公立醫院的收費較低,約為500至1000港元,而私立醫院的費用可能在2000至4000港元之間。儘管價格差異較大,但超聲波的準確性和安全性使其成為肝炎追蹤的首選工具。
不同類型的肝炎患者需要根據病情制定個性化的超聲波檢查頻率。對於B型肝炎帶菌者,香港肝臟基金會建議每6至12個月進行一次超聲波檢查,以監測肝臟變化。C型肝炎患者則應在治療期間每3至6個月檢查一次,確保治療效果。
肝功能指數(如ALT、AST)與超聲波檢查密切相關。若肝功能指數異常升高,可能表示肝臟發炎加劇,此時應增加超聲波檢查的頻率。慢性肝炎患者尤其需要長期追蹤,醫生會根據超聲波結果和肝功能數據調整追蹤計畫,確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。
以下為香港常見的肝炎患者超聲波檢查頻率建議:
超聲波影像能夠清晰顯示肝臟的結構變化,幫助醫生判讀肝炎的進展情況。健康的肝臟表面光滑,質地均勻,回聲細膩。而肝炎患者的肝臟可能出現以下變化:
肝臟大小和形狀的變化是肝炎的常見表現。急性肝炎時,肝臟可能腫大;慢性肝炎則可能導致肝臟萎縮或變形。此外,肝臟質地和回聲的變化也是重要指標。肝炎患者的肝實質回聲可能增粗或減弱,這表示肝組織受損或纖維化。
超聲波在早期發現肝臟腫瘤方面具有獨特優勢。肝癌在超聲波下通常表現為低回聲或高回聲結節,邊界不清。通過定期照肝,醫生能夠在腫瘤尚未擴散時及時發現,提高治療成功率。
超聲波檢查結果是制定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。根據超聲波顯示的肝臟變化,醫生可以調整治療策略。例如,若超聲波發現早期肝硬化,可能需要加強抗病毒治療;若發現肝臟腫瘤,則需進一步進行活檢或影像學檢查以確認診斷。
治療肝炎不僅依賴藥物,生活方式的調整同樣重要。患者應避免飲酒、保持均衡飲食、適量運動,這些都有助於減輕肝臟負擔。此外,定期追蹤超聲波檢查是確保治療效果的關鍵。香港的醫療機構通常會為患者制定長期的追蹤計畫,結合肝超聲波和其他檢查手段,全面監控肝臟健康。
總之,超聲波是肝炎追蹤的利器,能夠及早發現肝臟變化,為治療爭取寶貴時間。無論是肝臟超聲波價錢還是檢查頻率,患者都應根據自身情況與醫生充分溝通,制定最適合的監測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