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喉嚨腫脹是一種常見但極度不適的症狀,許多人形容它像是喉嚨被異物堵塞,甚至伴隨灼熱感或刺痛。這種不適可能影響進食、說話,甚至呼吸,嚴重時會讓人感到極度焦慮。喉嚨腫脹的原因多樣,從輕微的感冒到嚴重的過敏反應或腫瘤都有可能,因此及時就醫至關重要。若忽略症狀,可能會延誤治療時機,導致病情惡化。例如,喉球症(Globus Pharyngeus)患者常感到喉嚨有異物感,但實際檢查可能發現是心理壓力或胃酸逆流所致,這類情況也需要專業診斷才能對症下藥。
耳鼻喉科是處理喉嚨腫脹的首選科別之一,其專業範圍涵蓋耳、鼻、喉及頭頸部的疾病。喉嚨腫脹可能由感染(如細菌或病毒)、發炎(如扁桃腺炎)、或甚至腫瘤引起,這些都是耳鼻喉科的專長領域。醫師通常會透過內視鏡檢查喉部結構,或進行觸診來評估腫脹程度。例如,香港的耳鼻喉科門診每年處理超過數萬例喉嚨相關病例,其中約30%與感染有關。若患者伴隨聲音沙啞或吞嚥困難,耳鼻喉科醫師還能進一步檢查聲帶或食道,確保沒有其他潛在問題。 喉嚨腫脹吞嚥困難
家醫科適合症狀較輕微或原因不明的喉嚨腫脹患者。家醫科醫師的優勢在於能進行初步診斷,並根據需要轉介至專科。例如,若喉嚨腫脹伴隨發燒或咳嗽,家醫科可能會先進行快速流感測試或喉嚨拭子檢查,確認是否為病毒感染。香港的家醫科診所通常備有基礎檢查設備,能快速判斷是否需進一步治療。對於喉球症患者,家醫科也可能建議調整生活習慣或使用抗酸藥物,若症狀未改善再轉介至耳鼻喉科。 喉嚨腫脹原因
當喉嚨腫脹伴隨呼吸困難、無法吞嚥或嚴重疼痛時,應立即前往急診。這些症狀可能是過敏性休克、異物梗塞或急性感染的表現,延誤治療可能危及生命。急診科醫師會優先穩定患者的呼吸與心跳,必要時進行氣管插管或給予腎上腺素(如過敏反應)。香港的急診室數據顯示,每年約有5%的喉嚨腫脹病例屬於此類危急情況,其中過敏反應佔多數。
就診前應詳細記錄症狀發生的時間、嚴重程度及伴隨症狀(如發燒或皮疹)。提供完整的病史(如過敏史或慢性病)和當前用藥情況,能幫助醫師更快做出診斷。例如,喉球症患者若同時有胃食道逆流,醫師可能會建議胃鏡檢查。準備好想詢問的問題,如「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?」或「如何預防復發?」,也能提升就診效率。
喉嚨腫脹雖常見,但背後原因可能千差萬別。選擇正確的科別就醫,不僅能節省時間,還能獲得最適切的治療。無論是耳鼻喉科、家醫科或急診,及時就醫都是關鍵。民眾應積極管理自身健康,遇到症狀時切勿拖延,以免小問題演變成大麻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