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造口袋是造口人士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,根據設計和使用方式的不同,主要分為單件式與雙件式兩種。單件式造口袋的底盤和袋子是一體成型的,更換時需整體取下,適合追求操作簡便的使用者;而雙件式則由可分離的底盤和袋子組成,只需更換袋子即可,適合需要頻繁排空或對皮膚敏感的人士。
不同類型的造口(如結腸造口、迴腸造口或泌尿造口)對造口袋的功能需求各異。例如,迴腸造口排泄物較稀且具腐蝕性,需選擇高防漏性與抗逆流的造口袋;泌尿造口則需專用導尿閥設計的袋子。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數據顯示,約70%的造口人士初期因選錯類型而出現滲漏問題,因此建議在專業護士指導下選擇。
選擇造口袋時需綜合考慮以下因素:
使用造口袋的首要步驟是徹底清潔造口周圍皮膚。建議使用pH值中性的無酒精濕巾,以畫圈方式由外向內清潔,待皮膚完全乾燥後再黏貼。香港造口人協會研究指出,90%的皮膚問題源於不當清潔。
裁剪底盤時應遵循「寧大勿小」原則,一般比造口大1-2mm。可使用專用測量尺定位,剪裁後用手指磨平邊緣防止刮傷。黏貼時從下往上按壓,用手溫幫助膠面貼合,特別注意皺褶部位的密合度。更換頻率視排泄情況而定,通常每3-7天更換一次,出現滲漏應立即處理。
清潔造口袋時應每日用清水沖洗,迴腸造口可加入少量中性洗劑。頑固污漬可用1:10白醋水浸泡去味。香港消委會測試發現,含活性碳過濾片的造口袋可減少78%異味。皮膚保護方面,可在黏貼前使用造口粉吸收濕氣,再噴上保護膜形成屏障。
延長使用壽命的關鍵技巧包括:
| 情境 | 解決方案 |
|---|---|
| 洗澡時 | 使用防水膠帶密封邊緣 |
| 運動時 | 佩戴支撐腰帶固定 |
| 睡眠時 | 連接大容量夜用袋 |
滲漏多因底盤裁剪不當或黏貼不平導致,應檢查是否需更換尺寸。皮膚刺激時可暫停使用造口袋,暴露傷口30分鐘後塗抹含氧化鋅的藥膏。遇到造口膨脹(俗稱「麵包圈」現象),需改用柔軟的凸面底盤並配合腰帶加壓。
特別提醒,若出現持續性皮膚潰爛或過敏,應立即諮詢香港公立醫院的造口護理專科。根據醫管局統計,正確護理可使造口併發症發生率降低65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