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骨質疏鬆症被稱為「無聲的疾病」,因為它通常在沒有任何明顯症狀的情況下逐漸發展,直到發生骨折才被發現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,65歲以上的女性中,約有50%患有骨質疏鬆症,而男性則約有20%。這種疾病不僅影響生活質量,還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,如髖部骨折後的長期臥床甚至死亡。因此,早期檢測和預防顯得尤為重要。
骨質疏鬆症的檢測不僅能幫助早期發現問題,還能為後續的治療和預防提供科學依據。許多人在骨折後才意識到自己患有骨質疏鬆症,但此時骨骼已經受到嚴重損害。通過定期檢測,可以及時發現骨密度下降的趨勢,並採取相應的措施,如調整飲食、增加運動或藥物治療,從而避免骨折的發生。
DXA是目前檢測骨質疏鬆的黃金標準,其原理是通過兩種不同能量的X射線穿透骨骼,測量骨骼對X射線的吸收程度,從而計算出骨密度。檢測過程通常只需10-15分鐘,且輻射量極低,安全性高。DXA的優點在於準確性高,能夠檢測腰椎和股骨等關鍵部位的骨密度,但其缺點是設備成本高,且需要專業人員操作。
DXA檢測時,患者需平躺在檢測台上,儀器會掃描腰椎和股骨部位。檢測結果會以T值和Z值的形式呈現,T值反映與年輕健康人群的骨密度比較,Z值則反映與同齡人的比較。DXA的優點是準確性高,但缺點是設備昂貴,且不適合孕婦或近期接受過造影劑檢查的人。
超聲波骨密度檢查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測方法,通常用於腳跟或手指等周邊骨骼。其原理是利用超聲波在骨骼中的傳播速度來評估骨密度。這種方法操作簡單,無輻射,適合大規模篩檢,但其準確性不如DXA,且無法檢測腰椎和股骨等關鍵部位。
超聲波檢查適合那些無法接受X射線檢測的人群,如孕婦或兒童。然而,由於其準確性較低,通常僅作為初步篩檢工具,若結果異常,仍需進一步進行DXA檢測以確認。 骨質密度檢查方法
pDXA是一種專門用於檢測周邊骨骼(如手腕或腳跟)骨密度的方法。其原理與DXA類似,但檢測範圍較小,輻射量也較低。pDXA的優點是設備便攜,適合社區篩檢,但其缺點是無法全面評估骨骼健康狀況。 檢查骨質疏鬆費用
QCT是一種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技術來測量骨密度的方法,其優勢在於能夠提供三維的骨密度數據,且不受周圍軟組織的干擾。QCT通常用於腰椎檢測,但其輻射量較高,且成本昂貴,因此僅在特殊情況下使用。
DXA檢測通常針對腰椎和股骨,因為這些部位是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高風險區域。腰椎檢測能反映脊椎的骨密度變化,而股骨檢測則能評估髖部骨折的風險。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檢測部位的選擇密切相關。
T值是與年輕健康人群的骨密度比較,若T值低於-2.5,則診斷為骨質疏鬆症;若介於-1.0至-2.5之間,則為骨質減少。Z值則是與同齡人比較,若Z值過低,可能提示有其他健康問題影響骨骼。 如何檢測骨質疏鬆
DXA檢測結果可能受多種因素影響,如檢測時的姿勢、設備的校準、以及患者的體重等。因此,檢測時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範進行,並由專業人員解讀結果。
更年期婦女由於雌激素水平下降,骨質流失加速,是骨質疏鬆症的高風險族群。此外,老年人、有家族病史者、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的人,以及飲食中缺乏鈣和維生素D的人,也應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測。
飲食中充足的鈣和維生素D是維持骨骼健康的關鍵。此外,適量的負重運動,如步行或跑步,能刺激骨骼生長。吸煙和過量飲酒則會加速骨質流失,應盡量避免。
在香港,公立醫院的骨密度檢測通常需要轉介,且符合特定條件(如65歲以上女性或有骨折病史)才能申請健保給付。私立醫院的檢測費用則較高,約在1000至2000港幣之間。
若檢測結果顯示骨質疏鬆,醫生可能會建議補充鈣和維生素D,並開具抗骨質疏鬆藥物。對於骨質減少者,則可能建議調整生活方式,並定期追蹤檢測。
成年人每日應攝取約1000-1200毫克的鈣,可通過乳製品、綠葉蔬菜或補充劑獲得。維生素D則可通過日曬或魚肝油補充,每日建議攝取量為800-1000國際單位。
負重運動和阻力訓練能有效增強骨骼強度。建議每週至少進行3次,每次30分鐘的運動,如快走、跳舞或舉重。
對於高風險患者,醫生可能會開具雙磷酸鹽類藥物或雌激素調節劑,以減緩骨質流失。這些藥物需嚴格按照醫囑使用,並定期監測效果。
骨質疏鬆症雖隱匿,但通過早期檢測和適當干預,完全可以有效控制。無論您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,都應關注骨骼健康,定期檢測,並採取積極的生活方式,以預防骨折和相關併發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