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寶寶發燒怎麼辦?新手爸媽必讀護理指南

    17526854798224294200

    bb發燒,發燒溫度

    寶寶發燒是常見狀況,家長不必過於驚慌

    當寶寶出現發燒症狀時,許多新手父母往往會感到手足無措。事實上,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,約有80%的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至少一次發燒。發燒本身並非疾病,而是身體對抗感染的正常反應。作為父母,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,並學會正確判斷和處理bb發燒的情況。

    認識寶寶發燒

    什麼是發燒?體溫多少算發燒?

    發燒是指體溫高於正常範圍的生理反應。不同量測部位的發燒溫度標準略有差異:

    • 肛溫:38°C或以上
    • 耳溫:37.8°C或以上
    • 腋溫:37.2°C或以上
    • 額溫:37.5°C或以上

    值得注意的是,3個月以下嬰兒的體溫調節功能尚未成熟,任何異常體溫都應特別關注。

    發燒的原因

    bb發燒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感染(約佔70%),其次是細菌感染。其他可能原因包括:

    • 疫苗接種後反應(通常在接種後24-48小時內出現)
    • 環境溫度過高導致中暑
    • 穿太多衣服或包裹過緊
    • 出牙期(通常為低燒)

    發燒的症狀

    除了體溫升高外,寶寶可能還會表現出:

    • 煩躁不安或嗜睡
    • 食慾下降
    • 皮膚發紅或發燙
    • 呼吸和心跳加快
    • 出汗或寒顫

    寶寶發燒的居家護理

    正確量測體溫

    選擇合適的體溫計和量測部位非常重要:

    年齡 推薦量測方式
    0-3個月 肛溫(最準確)
    3個月-5歲 耳溫或腋溫
    5歲以上 口溫或額溫

    電子體溫計比傳統水銀體溫計更安全準確。量測時應確保環境溫度適中,避免剛洗完澡或劇烈活動後立即測量。

    退燒方法

    物理降溫

    當發燒溫度未超過38.5°C時,可先嘗試物理降溫:

    • 溫水擦浴:使用32-34°C的溫水擦拭頸部、腋下、腹股溝等大血管處
    • 退熱貼:貼於額頭或頸後,每4小時更換一次
    • 適當減少衣物:避免過度包裹

    切記不可使用酒精擦拭,以免引起中毒或體溫驟降。

    藥物退燒

    當體溫超過38.5°C或寶寶明顯不適時,可考慮使用退燒藥:

    • 對乙醯氨基酚(撲熱息痛):適合3個月以上嬰兒,每4-6小時一次
    • 布洛芬:適合6個月以上嬰兒,每6-8小時一次

    劑量應根據寶寶體重精確計算,切勿自行增減。香港衛生署建議,2個月以下嬰兒發燒應直接就醫,不宜自行用藥。

    補充水分

    發燒會增加水分流失,應少量多次補充:

    • 母乳寶寶增加哺乳頻率
    • 配方奶寶寶可適量補充溫開水
    • 已添加輔食的寶寶可給予稀釋果汁或口服電解質溶液

    保持舒適

    調整環境以促進降溫:

    • 室溫維持在24-26°C
    • 穿著寬鬆透氣的棉質衣物
    • 保持空氣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風

    觀察寶寶狀況

    記錄以下信息以便就醫時參考:

    • 發燒開始時間和最高溫度
    • 退燒藥使用時間和效果
    • 伴隨症狀(咳嗽、腹瀉等)
    • 精神狀態和進食情況

    何時需要就醫?

    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:

    • 3個月以下嬰兒任何程度的發燒
    • 發燒溫度超過39°C且持續不退
    • 發燒持續超過24小時(2歲以下)或72小時(2歲以上)
    • 伴隨抽搐、意識不清、呼吸困難
    • 出現脫水症狀(尿量減少、囟門凹陷)
    • 皮膚出現紫斑或疹子

    香港醫院管理局提醒,若寶寶出現熱性驚厥(俗稱「發燒抽筋」),應保持側臥姿勢,清除口中異物,並記錄抽搐時間和表現,就醫時提供詳細信息。

    預防寶寶發燒

    降低bb發燒風險的日常措施:

    • 按時接種疫苗(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涵蓋13種傳染病)
    • 勤洗手,特別是接觸寶寶前
    • 避免帶嬰兒到人多密集場所
    • 保持居家環境清潔
    • 適當穿衣,避免過熱或受涼

    正確應對寶寶發燒,讓寶寶早日康復

    面對寶寶發燒,父母既不必過度驚慌,也不可掉以輕心。掌握正確的發燒溫度判斷標準和護理方法,密切觀察寶寶狀態,必要時及時就醫,才能幫助寶寶安全度過發燒期。記住,發燒是身體的防禦機制,適當的護理比單純追求退燒更重要。隨著育兒經驗的累積,您會越來越從容地應對這些常見的健康狀況。

  • 推薦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