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申請公屋是許多香港家庭的重要選擇,但過程中涉及的資產申報環節往往容易被忽略。根據香港房屋署的規定,申請人必須如實申報所有資產,包括銀行存款、物業、投資收益等。這不僅是法律義務,更是確保公屋資源公平分配的重要機制。虛報或隱瞞資產可能導致申請被拒,甚至面臨法律責任。例如,2022年香港房屋署就查處了超過50宗虛報資產的案例,其中部分申請人更被起訴。
在申請公屋時,申請人需特別注意申請公屋入息和申請公屋資產上限的規定。根據最新數據,2023年香港公屋的資產上限為:
若申報不實,房屋署有權取消申請資格,並要求申請人退回已獲配的公屋單位。因此,誠實申報不僅是道德要求,更是避免法律風險的關鍵。
在資產申報過程中,許多申請人因疏忽或誤解而犯下錯誤。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申報錯誤:
部分申請人可能忽略某些銀行賬戶,尤其是較少使用的賬戶。根據房屋署的指引,所有銀行存款(包括活期、定期、外幣賬戶)均需申報。即使是親友贈與的款項,也需如實填寫。
若申請人或其家庭成員擁有物業(包括部分業權),必須按市場價值申報。常見錯誤是以購入價或自行估價填寫,而非專業估價報告的結果。
股票、基金、債券等投資產品的收益也需納入資產計算。部分申請人可能認為這些屬於「未來收入」而忽略申報,但房屋署明確要求包括所有現有投資價值。
無論資產位於香港還是海外,均需申報。常見的漏報項目包括海外銀行賬戶、房產或投資。房屋署可通過稅務局等渠道核實資料,隱瞞海外資產的風險極高。
為確保申報準確無誤,申請人可參考以下建議:
房屋署提供的申報表格附有詳細說明,申請人應逐項閱讀並理解要求。例如,申請公屋資產上限的計算方式可能因家庭結構而異,需特別注意。
建議提前整理以下文件:
若對申報內容不確定,可尋求會計師或律師的協助。專業人士能幫助釐清模糊地帶,例如信託資產或合資物業的申報方式。
除了常見的資產類型,以下項目也常被申請人忽略:
具有現金價值的保險計劃(如儲蓄壽險、年金保險)需申報其退保價值。部分申請人誤以為保險不需申報,但房屋署明確將其納入資產範圍。
強積金賬戶的累算權益屬於資產的一部分。雖然提取受限,但其價值仍需計入申請公屋資產上限的計算。
藝術品、珠寶、名錶等收藏品若價值超過HK$50,000,建議提供專業估值並申報。房屋署可能要求出示購買證明或鑑定報告。
若發現申報錯誤,應立即採取以下步驟:
盡快聯絡房屋署的申請小組,說明錯誤性質及修正內容。例如,若漏報某銀行賬戶,需提供該賬戶的完整交易記錄。
根據過往案例,主動更正錯誤的申請人通常不會被追究責任,但隱瞞或拖延可能導致嚴重後果。房屋署設有專門的更正機制,申請人可透過書面或線上表格提交修正申請。
公屋資產申報是一項嚴謹的過程,任何疏忽都可能影響申請結果。建議申請人在提交前:
遵守申請公屋入息和資產申報規定,不僅能提高申請成功率,更是對社會資源的負責任態度。房屋署會定期抽查申報資料,誠實申報才是長遠之計。 申请公屋入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