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耳炎是成人耳部健康的常見問題,尤其在氣壓變化劇烈的環境中,如飛行或潛水時,風險更為顯著。中耳位於耳膜後方,通過耳咽管與鼻腔相連,主要功能是平衡耳內外氣壓。當外界氣壓快速變化時,若耳咽管無法及時調節,可能導致中耳壓力失衡,進而引發炎症。根據香港耳鼻喉科醫學會的數據,約15%的成人中耳炎病例與氣壓變化有關,其中飛行和潛水是主要誘因。
成人中耳炎的常見症狀包括耳痛、耳悶、聽力下降,甚至頭暈。這些症狀通常在氣壓變化後幾小時內出現,若不及時處理,可能演變為慢性中耳炎。了解氣壓變化對中耳的影響,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,是保護耳部健康的關鍵。
飛行過程中,機艙內的氣壓會隨著高度變化而快速調整,尤其是在起飛和降落階段。此時,若耳咽管無法順利打開以平衡中耳內外的氣壓,便會形成負壓狀態,導致耳膜內陷、組織充血,甚至液體積聚。這種情況稱為「氣壓性中耳炎」,是成人中耳炎的常見原因之一。
耳咽管功能不良者(如過敏性鼻炎或感冒患者)風險更高。根據香港國際機場的統計,每年約有5%的旅客因飛行相關的耳部不適就醫,其中多數為成人。 中耳炎頭痛
飛行時中耳炎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,包括:
這些因素可能單獨或共同作用,增加中耳炎的風險。成人由於耳咽管結構已定型,相比兒童更易因氣壓變化而出現症狀。
為減少飛行時中耳炎的風險,可採取以下措施:
若患有感冒或鼻塞,飛行前應評估耳部健康狀況。嚴重鼻塞者可能需延後行程,或諮詢醫生後服用藥物以減輕症狀。飛行中可隨身攜帶鼻噴劑,必要時使用以保持耳咽管暢通。
潛水時,水壓隨深度增加而上升,每下潛10公尺,壓力增加1個大氣壓。若未能及時平衡中耳壓力,可能導致「潛水夫耳炎」,症狀包括劇烈耳痛、耳鳴,甚至耳膜破裂。根據香港潛水協會的統計,約10%的潛水相關耳部傷害發生在成人初學者身上。
平衡耳壓是潛水的基本技能,尤其在下降階段必須頻繁進行。若感到耳部不適,應立即停止下潛並嘗試平衡壓力,必要時上升至較淺深度。忽略耳壓平衡可能導致嚴重的中耳損傷,甚至影響潛水安全。 中耳炎手術費用
常見的耳壓平衡技巧包括:
初學者應在專業教練指導下練習這些技巧,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傷害。
潛水前應確保耳部健康,避免在感冒或鼻塞時潛水。若有耳咽管功能障礙或慢性中耳炎病史,應諮詢醫生評估潛水風險。潛水時應循序漸進,避免快速下潛,並隨時注意耳部狀況。
兒童耳咽管較短且水平,理論上更容易平衡壓力,但由於免疫系統尚未成熟,反而比成人更容易感染中耳炎。成人則因耳咽管結構定型,在氣壓變化時更依賴主動調節,若技巧不足或健康狀況不佳,風險反而更高。
耳咽管功能障礙者(如過敏性鼻炎、鼻竇炎患者)在飛行或潛水時中耳炎風險顯著增加。這類人群應特別注意預防措施,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,避免因中耳炎導致聽力受損等後遺症。
若活動後出現耳痛、耳悶等症狀,可先嘗試以下方法緩解:
多數輕微症狀會在1-2天內自行緩解,若持續超過48小時或加劇,應及時就醫。
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:
醫生可能會處方抗生素、消炎藥,或進行耳膜穿刺等治療,以緩解症狀並預防併發症。
飛行和潛水是現代人常見的活動,但也潛藏中耳炎的風險。成人由於耳咽管結構特性,更需注意氣壓變化對中耳的影響。透過了解中耳炎原因大人相關的風險因素,並掌握正確的預防與處理方法,可以有效保護耳部健康,享受這些活動帶來的樂趣。記住,預防勝於治療,適當的準備和技巧是避免中耳炎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