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免疫治療作為一種新型的癌症治療方法,通過激活或增強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。然而,這種治療方式也可能導致免疫系統過度活化,從而引發一系列副作用。免疫系統過度活化的原理在於,免疫治療藥物(如免疫力針或免疫針)會刺激T細胞或其他免疫細胞,使其不僅攻擊癌細胞,還可能誤傷正常組織。這種「敵我不分」的現象是副作用的主要成因。
常見的副作用可分為以下幾類:皮膚反應、腸胃道反應、內分泌系統反應、肺部反應等。根據香港醫管局的數據,約有70%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會出現至少一種副作用,其中皮膚反應和腸胃道反應最為常見。這些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,從輕微不適到危及生命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。
皮膚反應是免疫治療中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,表現為皮疹、搔癢或皮膚乾燥。這些症狀通常出現在治療後的幾週內。為了緩解不適,患者可以使用保濕霜來滋潤皮膚,並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或清潔劑。對於較嚴重的皮疹,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止癢藥膏或類固醇藥膏。香港皮膚科醫學會建議,患者應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,並使用SPF30以上的防曬產品。
腸胃道反應是另一種常見的副作用,表現為腹瀉、噁心或嘔吐。這些症狀可能影響患者的營養吸收和生活品質。飲食調整是管理這些副作用的關鍵,例如避免高纖維、辛辣或油膩食物,並增加水分攝取。對於持續性腹瀉,醫生可能會開立止瀉藥;而對於噁心和嘔吐,則可以使用止吐藥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數據顯示,約有50%的患者在免疫治療期間會經歷腸胃道不適。
免疫治療可能影響內分泌系統,尤其是甲狀腺和腎上腺。甲狀腺功能異常表現為疲勞、體重變化或情緒波動,而腎上腺功能不全則可能導致低血壓或電解質失衡。這些情況通常需要荷爾蒙補充療法來管理。香港內分泌學會建議,患者應定期檢測甲狀腺功能和腎上腺激素水平,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。
肺炎是免疫治療中較為嚴重的副作用,表現為咳嗽、呼吸困難或胸痛。如果不及時處理,可能導致呼吸衰竭。治療方法包括使用類固醇來抑制免疫反應,以及氧氣治療來緩解呼吸困難。香港胸肺基金會指出,約有5%的免疫治療患者會出現肺部副作用,其中肺炎的比例約為2%。
除了上述常見副作用外,免疫治療還可能引發一些罕見但嚴重的副作用,如肝炎、心肌炎或神經系統病變。這些情況需要立即醫療介入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,罕見副作用的發生率低於1%,但仍需高度警惕。
定期檢查是監測免疫治療副作用的關鍵。患者應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血液檢測、影像學檢查或其他相關檢查,以便早期發現問題。早期發現的徵兆包括持續性疲勞、不明原因的體重變化或新出現的疼痛。與醫療團隊保持密切聯繫也非常重要,任何異常症狀都應立即報告。
飲食調整可以幫助患者緩解副作用並維持營養狀態。建議選擇易消化、高蛋白質的食物,並避免刺激性食物。香港營養師協會推薦,患者應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分和電解質,以預防脫水。
適度運動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體力和心理狀態。建議進行低強度運動,如散步或瑜伽,並避免過度疲勞。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指出,運動可以幫助減輕治療相關的疲勞和肌肉萎縮。
心理支持是免疫治療期間不可忽視的一環。患者可以通過參加支持小組或尋求專業心理輔導來緩解焦慮和抑鬱。香港心理衛生會的數據顯示,約有30%的癌症患者會經歷心理困擾,及時的心理介入可以顯著改善生活品質。
持續追蹤是管理免疫治療副作用的長期策略。即使治療結束後,患者仍應定期回診,以便監測潛在的晚期副作用。長期管理的策略包括健康生活方式、定期檢查和及時醫療介入。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,約有10%的患者在治療結束後一年內仍會出現副作用,因此長期追蹤至關重要。 免疫治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