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嬰兒發燒是每位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,但許多關於發燒的觀念其實並不正確,甚至可能導致不必要的恐慌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,約有80%的家長在嬰兒發燒時會過度反應,急於使用退燒藥或冰敷等方法降溫。事實上,發燒是身體對抗感染的自然反應,並非疾病本身。了解發燒的真相,才能更理性地照顧寶寶。
在選擇嬰兒探熱器時,家長也常陷入困惑。市面上有各種類型的探熱器,如耳溫槍、額溫槍、肛溫計等。根據香港兒科醫學會的建議,肛溫計是最準確的測量方式,尤其適合3個月以下的嬰兒。而耳溫槍則適合較大的嬰兒,但需注意正確的使用方法。選擇合適的嬰兒探熱器,才能準確掌握嬰兒發燒溫度,避免誤判。
許多家長一看到寶寶發燒,就急於使用退燒藥,認為發燒會對寶寶造成傷害。但事實上,發燒是身體的保護機制,能夠激活免疫系統,幫助對抗感染。根據香港大學的研究,適度的發燒(體溫在38°C至39°C之間)可以加速白血球的活動,提高身體的抵抗力。
退燒藥的使用時機也很重要。香港兒科醫學會建議,只有在嬰兒發燒溫度超過38.5°C且出現不適症狀(如煩躁、食欲不振)時,才需要考慮使用退燒藥。過早或過度使用退燒藥,反而可能抑制身體的免疫反應,延長病程。
這是一個流傳已久的迷思,許多家長擔心高燒會對寶寶的大腦造成永久損傷。但事實上,單純的發燒並不會導致腦損傷,除非是腦部感染(如腦膜炎或腦炎)。根據香港兒童醫院的數據,每年因發燒就診的嬰兒中,僅有不到1%的病例與腦部感染有關。
熱痙攣是另一個家長擔心的問題。熱痙攣通常發生在6個月至5歲的兒童,體溫快速上升時可能引發。香港神經科學學會指出,熱痙攣雖然看起來嚇人,但大多數情況下是良性的,不會對大腦造成長期影響。預防熱痙攣的關鍵是避免體溫快速上升,可以通過適當的退燒措施(如溫水擦浴)來控制體溫。
許多家長認為冰敷是快速退燒的最佳方法,但這其實是一個誤解。冰敷雖然能暫時降低皮膚溫度,但會導致血管收縮,反而阻礙身體散熱。香港兒科醫學會指出,冰敷可能引起嬰兒不適,甚至導致顫抖,進一步升高體溫。
溫水擦浴是更適合的退燒方法。使用約32°C至34°C的溫水,輕輕擦拭寶寶的額頭、腋下和腹股溝等部位,可以幫助散熱。但需注意,酒精擦浴是絕對不推薦的,因為酒精可能透過皮膚吸收,對嬰兒造成傷害。
有些家長在寶寶出現輕微症狀時就給予退燒藥,認為可以預防發燒。但退燒藥只能暫時降低體溫,無法預防感染。香港衛生署強調,過度使用退燒藥可能掩蓋病情,延誤診斷。
預防感染的關鍵在於良好的衛生習慣:
大多數嬰兒發燒都是由輕微的病毒感染引起,如感冒或腸胃炎。香港兒童健康調查顯示,約90%的嬰兒發燒病例屬於自限性疾病,無需特殊治療即可康復。
然而,以下情況需要特別注意,可能是重病的徵兆:
發燒是嬰兒成長過程中常見的現象,家長無需過度恐慌。正確的處理方式包括:準確測量嬰兒發燒溫度(使用合適的嬰兒探熱器)、觀察寶寶的整體狀況、適時使用退燒藥,並保持充足的休息和水分。香港兒科醫學會建議,家長應定期參加育兒講座,更新育兒知識,避免被錯誤的迷思誤導。
最後,選擇一款可靠的嬰兒探熱器非常重要。以下是幾款香港家長常用的嬰兒探熱器推介:
| 品牌 | 類型 | 特點 |
|---|---|---|
| Braun | 耳溫槍 | 快速測量,適合較大嬰兒 |
| Omron | 額溫槍 | 非接觸式,使用方便 |
| Beurer | 肛溫計 | 最準確,適合新生兒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