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事前避孕藥是一種透過規律服用荷爾蒙來達到避孕效果的口服藥物,其主要作用原理是透過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黃體素,抑制卵巢排卵,使子宮內膜變薄不利於受精卵著床,同時改變子宮頸黏液黏稠度阻擋精子進入。與事後避孕藥的高劑量荷爾蒙衝擊不同,事前避孕藥需要持續服用才能維持效果,避孕成功率可達99%以上。根據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2022年統計,香港約有18%育齡女性採用口服避孕藥作為主要避孕方式,其中事前避孕藥佔比超過八成。值得注意的是,事前避孕藥屬於長期調理型避孕手段,需每日固定時間服用,而事後避孕藥僅在無防護性行為後緊急使用,頻繁使用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。
市面上常見的事前避孕藥主要分為兩大類:單一荷爾蒙(黃體素)與混合型荷爾蒙(雌激素+黃體素)。混合型又可細分為單相型(每顆劑量固定)、雙相型(兩種劑量交替)及三相型(三種劑量循環),其中單相型因服用簡單最為普遍。劑量選擇方面,雌激素含量通常介於20-50微克,黃體素則有屈螺酮、去氧孕烯等不同成分。香港藥劑師學會建議,初次服用者應從低劑量(20-30微克雌激素)開始,如Yasmin(優悅)或Mercilon(美適儂),這些都是本地常見的避孕藥邊隻好的熱門選擇。特殊配方如Diane-35(黛麗安)雖具避孕效果,主要用於治療嚴重痤瘡,需醫生處方使用。
初次服用應於月經來潮第1-5天開始每日1粒,連續服用21天後停藥7天(或服用28天含安慰劑的包裝),停藥期間會出現撤退性出血。每日固定時間服用極為關鍵,誤差最好不超過3小時,若服用的是單一荷爾蒙藥(如Cerazette),時間容許度更需縮短至12小時內。根據香港婦產科學院指南,漏服處理方式取決於延誤時間:漏服1粒應在想起時立即補服,當日原劑量照常;漏服2粒以上則需連續7天同時使用保險套等備用避孕措施。建議設定手機鬧鐘或將藥盒放置床頭,並避免與抗生素、聖約翰草等影響藥效的物質同時服用。
事前避孕藥最大優點是避孕效果顯著,正確使用下失敗率僅0.3%,且能帶來多項附加效益:改善經痛、減少經血量、調節週期,某些配方還能改善痤瘡和多毛症。研究顯示約60%使用者經期不適獲得緩解。然而其缺點包括需每日記服,且可能產生副作用,如初期噁心、乳房脹痛,最令人擔憂的避孕藥副作用變胖問題其實與水滯留有關,非實際脂肪增加。香港衛生署數據指出,約15-20%使用者體重可能增加1-2公斤,通常3個月內會適應恢復。此外,避孕藥無法預防性傳播疾病,需搭配保險套使用。
常見副作用包括:
以下族群應避免或謹慎使用事前避孕藥:
服用前必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,進行血壓測量、血栓風險評估(如Factor V Leiden基因檢測)和肝功能檢查。香港衛生署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健康檢查,包括:
| 檢查項目 | 建議頻率 |
|---|---|
| 血壓測量 | 每3-6個月 |
| 肝功能檢測 | 每年1次 |
| 血脂檢查 | 每2年1次(高風險者每年) |
| 子宮頸抹片檢查 | 每3年1次 |
常見迷思包括「長期服用會導致不孕」,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,停藥後生育能力恢復速度與未服用者無顯著差異,約80%女性在停藥1年內自然懷孕。另一個迷思是「避孕藥會致癌」,實際上正確服用可降低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風險達50%,雖可能輕微增加乳癌風險(每10萬人年增加13例),但停藥5年後風險恢復正常。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強調,事前避孕藥是經過60年驗證的安全避孕方式,不應被污名化,但需依個人狀況理性選擇。
在香港,部分低劑量事前避孕藥(如Mercilon)可在藥局憑藥劑師監督下購買,但多數仍需醫生處方。合法購買時應注意:
若不适合服用事前避孕藥,可考慮以下替代方案:
| 避孕方式 | 效果率 | 優點 | 缺點 |
|---|---|---|---|
| 子宮內避孕器(IUD) | 99% | 長效5-10年 | 需專業安裝,可能經痛 |
| 避孕環(NuvaRing) | 98% | 每月更換一次 | 可能陰道不適 |
| 避孕貼片 | 91% | 每周更換 | 皮膚過敏風險 |
| 避孕植入劑 | 99% | 有效3年 | 需手術植入取出 |
| 保險套 | 85% | 防性病 | 使用不當易失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