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漸凍人症(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, ALS)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化性疾病,主要影響運動神經元,導致肌肉無力、萎縮,最終喪失功能。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,容易被忽略,但若能及早發現,對於後續治療與生活品質的維持至關重要。
最常見的早期症狀包括肢體無力與肌肉萎縮。患者可能會發現手部或腳部肌肉逐漸無力,例如拿筷子、開瓶蓋時感到困難,或走路時容易絆倒。肌肉萎縮則表現為肌肉體積減少,尤其是手掌、手臂或小腿部位。這些症狀通常從一側肢體開始,逐漸擴散到其他部位。
言語不清(構音障礙)和吞嚥困難也是漸凍人症的早期徵兆。患者可能會發現說話時聲音變得模糊,或吞嚥食物時容易嗆到。這些症狀是由於控制舌頭和喉部肌肉的神經受損所致。此外,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肌肉抽搐(肌束顫動)或肌肉僵硬(痙攣)等現象。
其他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:
根據香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協會的統計,約有30%的漸凍人症患者最初被誤診為其他疾病,這凸顯了早期症狀辨識的重要性。若出現上述症狀,尤其是多種症狀同時存在時,應盡早就醫檢查。 風濕症狀
漸凍人症的診斷是一個排除性過程,需要結合多種檢查結果才能確診。由於沒有單一檢查可以100%確診ALS,醫生通常會進行一系列測試以排除其他可能性。
神經學檢查是診斷的第一步。醫生會評估患者的肌肉力量、反射、協調性和感覺功能。漸凍人症的特徵是上運動神經元(如肌肉僵硬、反射亢進)和下運動神經元(如肌肉無力、萎縮)症狀同時存在。這種「混合性」表現是ALS的重要診斷線索。
肌電圖(EMG)是診斷漸凍人症的關鍵檢查。它通過記錄肌肉的電活動,評估運動神經元的功能狀態。在ALS患者中,EMG通常顯示廣泛的神經源性損傷,即使是在尚未出現明顯症狀的肌肉區域也能發現異常。神經傳導速度檢查(NCS)則用於評估周圍神經的功能,幫助區分ALS與其他周圍神經病變。
磁振造影(MRI)主要用於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類似症狀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,如多發性硬化症、脊髓腫瘤或頸椎病。雖然ALS患者的MRI通常正常,但這項檢查對於鑑別診斷非常重要。
血液檢查和其他實驗室檢查有助於排除代謝性疾病、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模仿ALS症狀的情況。常見的檢查項目包括:
| 檢查項目 | 目的 |
|---|---|
| 甲狀腺功能測試 | 排除甲狀腺功能異常引起的肌肉無力 |
| 維生素B12檢測 | 排除維生素B12缺乏導致的神經病變 |
| 肌酸激酶(CK) | 評估肌肉損傷程度 |
| 自體抗體檢測 | 排除自身免疫性神經肌肉疾病 |
在香港,漸凍人症的診斷通常需要神經科專家的參與,並可能轉介至專科中心進行全面評估。根據香港醫管局的數據,從症狀出現到確診的平均時間約為10-16個月,這凸顯了提高診斷效率的重要性。
漸凍人症需要與多種神經系統疾病進行鑑別,因為許多疾病可能表現出相似的症狀。正確的鑑別診斷對於制定適當的治療計劃至關重要。 針灸
頸椎病是常被誤認為ALS的疾病之一。由於頸椎退化壓迫脊髓,可能導致上肢無力、肌肉萎縮和下肢僵硬,與ALS的表現相似。然而,頸椎病通常有頸部疼痛或感覺異常的病史,且MRI可顯示明確的脊髓壓迫。此外,頸椎病引起的症狀通常局限於特定神經根分佈區域,而ALS的症狀則會逐漸擴散。
多發性硬化症(MS)是另一種需要鑑別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。雖然MS也可能導致肌肉無力和痙攣,但其病程通常表現為復發-緩解模式,且常伴有視神經炎、感覺異常等其他症狀。MRI上可見典型的多發性白質病變,這與ALS的表現不同。
其他需要鑑別的疾病包括:
鑑別診斷的重要性在於,某些可治療的疾病可能被誤診為ALS,錯失治療時機。例如,某些形式的慢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神經病變(CIDP)對免疫治療反應良好,若能及時診斷,患者預後可顯著改善。因此,對於疑似ALS的病例,全面的鑑別診斷過程不可或缺。
雖然大多數漸凍人症病例是散發性的(約90%),但約10%的病例具有家族遺傳性。對於這些家族性ALS病例,基因檢測可以提供重要的診斷信息。
目前已發現超過50個基因與ALS相關,其中最常見的是C9ORF72、SOD1、TARDBP和FUS基因突變。在香港華人人群中,SOD1基因突變的檢出率相對較高。基因檢測對於有以下情況的患者特別重要:
基因檢測的過程通常包括採集血液樣本,通過次世代定序技術分析已知的ALS相關基因。陽性結果可以確診家族性ALS,並為家庭成員提供遺傳諮詢的機會。然而,基因檢測也有其局限性:
在香港,基因檢測通常需要在遺傳諮詢師的指導下進行,並充分考慮倫理問題。香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顯示,約15-20%的家族性ALS華人患者可檢測到已知致病基因突變,這一比例略低於西方人群。
漸凍人症的延誤診斷可能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。由於ALS目前無法治癒,早期診斷的主要價值在於:
研究顯示,早期介入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生活品質。例如,在吞嚥困難變得嚴重前進行胃造口術,或在呼吸肌無力前開始非侵入性通氣,都能有效延長生存期和提高生活品質。香港漸凍人症協會的數據表明,接受多學科團隊早期介入的患者,平均生存期比延遲介入者長6-12個月。
為減少延誤診斷,應注意以下幾點:
香港衛生署近年來加強了對罕見疾病包括ALS的宣導,並建立了轉介網絡,以縮短診斷時間。對於有疑似症狀的個人,最重要的是不要忽視持續進展的症狀,應主動尋求專業醫療意見。記住:在漸凍人症的管理中,時間就是生命品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