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79年,皇家學會首次提出在香港建立氣象觀測站的想法。 皇家學會表示,香港是“研究天氣,特別是颱風的理想場所“。 事實上,隨著當時香港人口的逐漸增加,颱風造成的損害已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。 香港政府亦歡迎皇家學會的建議。 經過詳細的討論和研究,皇家學會的建議終於在1882年被接受。 在第一任天文主任杜貝克博士(杜伯克博士)於1883年夏天抵達後,香港天文臺亦於同年成立。香港 觀星得以實現。
天文臺的早期工作包括氣象觀測、地磁觀測、根據天文觀測報告時間和發出熱帶氣旋警告。 這些寶貴的服務受到高度重視,並於1912年獲得喬治五世國王的“皇家天文臺”稱號。1997年7月1日,香港在香港天文臺的領導下返回中國。香港觀星也有一定的歷史意義。
香港天文臺(香港天文臺)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,並負責地震、定時、天文和輻射監測。如果想瞭解更多關於
香港 觀星,你可以去尖沙咀索爾茲伯里路10號的香港太空博物館(靠近星光大道),那裏有講座、天文電影和其他活動,以及占星術等設施。香港還有一個天文公園,位於新界西貢灣一水庫,遠離市區,那裏有免費的大口徑望遠鏡。